登录成功

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说法 / 受伤的心灵渴望归属的家园

受伤的心灵渴望归属的家园

发布日期:2006-10-23 02:08:59 1939 次浏览

  "刚入所时,我是极其恐惧和叛 逆的,还带着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好吃懒做。但慢慢地,通过积极的劳动和改造,我的恶习都改掉了。"曾经在山东省未成年劳动教养人员管理所接受管教的小李 真诚地告诉台下几十名未教人员。这是日前市关工委、山东"爱心手拉手"青年志愿团、省未教所等举办联合帮助未教人活动的一幕。此次活动是去年9月份"同在 蓝天下,爱心手拉手"联合帮活动的延续。

  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作为解决解教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昨天,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相关人员。

  2003年4月,因为触犯法律,小李被送到了省未教所接受改造。由于表现出色,提前解教的小李和其他的几名未教人员在省未教所的牵线搭桥下,和 5家企业签订了用工协议,从被管教人员成为一名工人,过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现在,已经成为单位正式员工的他们重返省未教所,讲述自己曾经的过错和自新。

  改造的过程也是困难的。"刚工作时发工资我也有心理不平衡,还和工友发生过争执,但班组长及时谈话让我感觉到温暖,觉得还有人关心我。"小李说。去年春节,单位的领导把小李送回老家,给家里买了年货。在他看来,关心和信任是他前进的动力。

  据了解,每年都有130名左右的未成年人从省未教所走向社会。但他们在重新接触社会时,大部分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人们的歧视。一些未成年人甚至 被家人拒收,再次浪迹街头。"本来已经被改造好的未成年人,却得不到家人的关心和社会的认可,只能靠亲戚朋友资助或者是当地居委会救济。让人心痛的是,近 年所里已经有3个孩子由于无人看管,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省未教所一位工作人员痛心地说。

  为挽救这些失足少年,省未教所曾多次主动与一些企业等单位联系,希望借此能给他们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但是截至目前,只有8家企业愿意接收这些 曾经犯过错的未成年人,400多名接受改造的未成年人当中,仅有30余人通过这种渠道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还不到总人数的一成。省未教所工作人员呼吁,关爱 未教人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给他们归属感。

相关报道:《齐鲁晚报》--山东解教青少年直接就业难 帮教需爱心接力

  在山东省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里,目前共有127名错罪青少年接受劳动教养,其中多数在解教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现在,山东省内几家爱心企业伸出援手,接茬帮教了5名错罪青少年,多数人无法直接就业的现状让接茬帮教工作显出隐忧。

  对解教人员的接茬帮教,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山东省"爱心手拉手"帮教行动自2003年实施以来,省未教所已与省内近40家企业"联姻",接茬帮教未成年人30多名。但这一数字与400人的总收治人数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单靠现在这些企业的援助,不可能完全实现接茬帮教。"山东省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所长高红军不无忧虑地说。高红军呼吁社会各界能多给这些已解教的青少年一点关爱,伸出援手接过帮教"接力棒"。

点赞
收藏
客服
客服二维码

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己任

QQ
客服QQ

30513216

QQ群
QQ群

261522972

电话
电话

0570-7777626

微博
邮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