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成功

账号登录

还没有账号? 去注册 >

忘记密码

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邮箱注册

已有账号 去登录 >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作园地 / 警察艺苑 / 浅谈劳教民警心理疾病现状及应对方法

浅谈劳教民警心理疾病现状及应对方法

发布日期:2009-06-07 06:10:38 1970 次浏览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劳教民警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仅从劳教民警心理健康现状、心理疾病成因及应对方法着手,阐述如何有效释放劳教民警的心理压力,消除劳教民警的心理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从疾病发展史来看,21世纪人类已经从躯体疾病“传 染病时代”进入心理疾病“精神病时代”。心理疾病在国外被喻作精神上的“感冒”,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目前,中国有70%左右的人属于精神 “亚健康”①,正处于心理疾病“集体感冒”的高发时期。劳教人民警察作为中国人民警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份,其心理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根据心理问卷调 查结果显示,有51.23%的民警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民警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民警存在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民警已经 构成心理疾病。因此,研究和解决劳教民警的心理疾病意义重大,也近在眉睫。

 

一、劳教民警心理疾病成因

 

心理问题成为劳教民警日益突显的新型“职业病”②,究其因,主要是劳教职业的危险性、单一性、低效性、高压性、缺失性使然。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环境的危险性

 

民警工作的危险性不仅是指置身于危险的境地,而且也包含随时待命出发,准备应付危急 的心理状态。一方面,“防逃跑、防非正常死亡、防所内案件、防重大安全事故”是劳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民警的精神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长期得 不到缓解,这种强烈的刺激实际上是对其身心的一种隐蔽性破坏。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多进宫、顽危性、流窜、暴力团伙性及吸毒、涉黑等劳教 的不断增加等,尤其是袭警事件的不时发生及艾滋病劳教人员对社会的报复性,使劳教民警自身安全受到威胁,长此以往,就会出现紧张、焦虑、惊恐等心理障碍。

 

(二)职业性质的单一性

 

重复、单一的劳动,易造成心理疲劳。劳教民警从事的是教育改造挽救劳教学员的工作, 性质单一,程序固定。劳教学员一批又一批,进进出出,期满释放,改头换脸,而劳教民警所从事的工作种类却没有变化。一成不变、按部就班的劳教警察带班制 度、值班制度,枯燥、单一、周而复始,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一旦心理承受力超过极限,到了不能再承受的程度,就易导致心理疲劳,悲观厌 世。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就会造成心理失控、嫉妒别人等心理危机。

 

(三)职业成就的低效性

 

单调、简单的重复,易使职业成就感降低。教育改造劳教学员是一项长期、系统、缓慢的 工程,民警们在劳教人员身上投入了大量工作时间、热情、精力,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往往在短期内见不到明显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可能 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出现反弹循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挫折感、自卑感等无为心理。

 

(四)职业强度的高压性

 

劳教民警长年累月战斗在第一线,由于警力不足,大多身兼数职,工作长期超负荷运转, 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经常处于高压状态。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劳教人员结构日渐复杂,趋向高智力和高学历,使监管安全防范工作 和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工作压力长期不能舒张,使心理包袱加重,出现精神压抑症状。 

 

(五)职业文化的缺失性

 

劳教场所大多地处偏僻,闭塞、落后的地区,物质文化生活匮乏。劳教民警成天“围着” 三大现场转,有的警察,数年来“深居简出”,从没走出“高墙”,与同行进行交流,呼吸一下劳教所外的空气,补充一下劳教所外的营养。而劳教所与地方党政机 关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联谊等交流活动甚少,加之,管教工作方式长期相对的稳定性、不变性、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相吻合,民警与社会的差距在逐渐拉大,使 一些民警产生了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

 

劳教民警长期与劳教学员这个心理疾病高危群体接触,过多的直面社会的阴暗面和社会问 题的负面影响,在教育挽救劳教学员的同时,经年累月,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干警的情绪、性格、心理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如情绪上不稳定,脾气暴躁, 遇事易激动,自我调节能力不强,挫折耐受力降低,加之工作性质的原因,不能向家人倾诉,如缺乏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就使其无力应对和消除这些压力和痛 苦,时间长久,听之任之,民警的内在心理就会渐趋孤寂和封闭,甚至患上诸如抑郁症等或轻或重的心理疾病。此外,一线民警长期超负荷劳动,无更新知识充电加 油的时间,还顾及不了家庭,恋爱、婚姻、子女学习就业等,也会出现忧郁、烦闷等心理不适倾向。

 

二、劳教民警心理疾病危害

 

劳教民警心理不健康会带来很多危害,主要表现在:

 

(一)劳教民警心理不健康,首先受害的是劳教人员

 

劳教民警是党和国家劳教方针的具体实施者,直接从事劳教人员管理教育。他们的素质如何决定着教育挽救质量的高低,如果他们的心理不健康,存在心理障碍,再好的管理办法不但有会正确贯彻,有效执行,反而会把劳教人员引向歪门邪道,甚至会影响场所和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

 

当民警在具体管理劳教学员过程中,如若情绪焦虑、烦躁,遇事不够冷静,反应过激,试 想民警此时执法会公平、公正吗?劳教人员会得到教育吗?相反,可能会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如果民警本身存在心理障碍,他们对事情的认识本身就存在偏颇,或 者说不能正确对待或处理本应解决好的事情,试想处理会合理、合情、合法吗?简而言之,如若民警心理不健康,轻者在某件事情上惩处有失依法、公平,重者处理 方法简单、粗暴,对待不顺眼的劳教人员训斥、责骂,小事扩大化,甚至体罚、打骂,使党的劳教方针政策得不到具体实现,不仅影响教育挽救质量,也会增加社会 不和谐振因素。劳教民警其心态的一点偏差,对劳教人员的伤害可能危及一生。

 

(二)劳教民警心理不健康,致使民警身体健康损伤

 

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乐观上进,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动作灵敏,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对 各种突发事件能快速做出反应,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而心理不健康的民警,会漠视周围环境、事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反应迟缓,如遇突发事件,不能及时 作出反应,正确处理,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安全。一般情形下,当民警心情烦燥、压抑,如果没有正确的宣泄方式,而是通过酗酒、赌博、熬夜等不正当的途径,伤害 的是民警的身体健康。

 

(三)劳教民警心理不健康,会破坏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

 

温馨、安全的家庭生活,使人感到身心放松,是减缓压力的最好的场所,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良好途径,而民警心理不健康破坏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会形成恶性循环。民警在工作中压抑了很多负面情绪,如果心理不健康,没有通过积极的 方式调节而是回到家中乱发脾气、打骂家人,出口伤人,就会破坏家庭和睦氛围,影响家庭关系。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只是沉溺于发泄自己的唠叨不满,不能耐心听取 他人的劝告或建议,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敌意或攻击性行为,就会影响朋友、同学、同事等社会关系,使人际关系紧张,出现无法弥合的裂缝。

 

三、劳教民警心理疾病控制

 

通过实践和调查,不难发现劳教民警心理疾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很多,也很繁杂,但归结 起来,主要表现为焦虑、忧郁、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因此,为增强劳教民警身心健康,让劳教民警快乐工作、工作快乐,在劳教民警中普及心理学知识,使其掌 握一定的心理学技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正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自我生态修补、控制、调节是很重要而且必要的。

 

(一)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正视自身心理健康

 

说到心理问题,不少人自然而然地会把它与精神失常联系在一起;或者片面地认为心理障碍就是“神经病”。其实,这只是人们对心理问题认知的肤浅和缺乏所造成的。所以,民警心理健康辅导,前提就是要让广大民警正确对待心理问题,正确认知心理障碍,走出心理健康的“误区”。

 

1、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强壮。多年来,人们对于健康问题的认识,往往局限于躯体的生理 健康方面,所以有人说无病就是健康,也有人说身体强壮就是健康。其实,健康的概念远非人们理解的这么简单。世界卫生组织这样为健康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 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健康除生理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但对于心理健康,则常常 被人们所忽略。就从我们的身边举个事例,单位里如遇到警察有情绪变化、言行反常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进行思想教育,很少会想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加以“诊 断”,使得一些患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的警员,因未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在心理问题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甚至酿成严重的后果。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据嘉 应学院教育系研究心理学的梁芹生主任介绍,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发展的心理状况,在这种状况下主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而不仅 是没有心理疾病。其具备智力正常、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和协调的行为;情绪和情感稳定,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及心理特点符合心理年龄等基 本特征。 

 

2、对待心理障碍需要一颗平常心 。劳教民警警察这个职业的特点,生活一贯紧张,应 激事件又多,决定了警员将承受比其他行业人员更大的心理压力。警察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打破心理平衡的因素,诸如:家庭中的矛盾纠纷,突发的不幸事件,工 作中的不尽如意,直面罪恶的危险处境等等……这一切都会导致民警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的产生。那么,什么是“心理障碍”?简而言之,心理障碍就是由各种不 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的规范程度越厉 害,那么他的“障碍”程度也就越深。嘉应学院教育系梁芹生主任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有适应性障碍、焦虑性障碍、抑郁性障碍、恐怖性障碍、强迫性障碍、疑病 性障碍这六种。其中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 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等,这类问题容易发生在刚刚加入警察行列的新警身上。又如患恐怖性障碍的人,所害怕的对象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但其仍出现强 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的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社交恐怖等。 

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在劳教民警中有其诱发的诸多因素和产生的环境。因此, 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求每一位民警对待心理问题需要有一颗平常心,要学会判定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基 本常识,而且相信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医生和专家的指导,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一定能够得到舒缓和排解,就会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组织调适与个人控制并举,释放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疾病

 

如何有效地释放劳教民警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疾病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组织调适,二是个人控制。

 

1、组织调适。所谓组织调适,是指司法厅、劳教局、劳教所以及大队等各级组织,充分 利用现代管理的新观点、新理念,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和重视劳教民警心理健康问题,建立解决民警心理问题的长效机制,及时解决劳教民警出现的普遍性和个体性 的心理问题,确保民警身心健康。这既是提高劳教民警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1)、建立劳教民警心理健康机构。 劳教民警心理健康 机构可从大队开始设置,大队设心理辅导员,由经过培训的政工人员兼职,有条件的可设专职人员。劳教所设民警心理健康办公室,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并设立 心理咨询热线。劳教局设民警心理健康中心,制定民警心理健康管理相关制度、办法,负责民警心理健康的专门研究,为各劳教所提供业务支持和指导,并设立劳教 民警心理咨询热线。可以建立民警心理咨询制度,如定期心理健康测试,根据心理测试结果合理调配民警岗位。在发生劳教人员脱逃、所内案件、强制处理罪犯违规 行为等情况下,相关民警必须接受组织的心理调整。从上到下形成一套完善的民警心理健康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有效解决民警心理压力问题。(2)、切实解决从优 待警问题 当前,劳教民警的各类待遇仍与社会上许多行业有较大差距,与民警的付出尚不成正比。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落实从优待警:1)、根据相关政策,逐步提 高民警基本工资水平,对直接管理的民警,可以参照教师课时费的模式,设立一定标准的出勤津贴,从而提高一线民警的经济待遇。2)、在政治待遇上,一方面要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竞聘选拔机制,给每一位民警同等的竞争机会;另一方面,在非领导职务晋升上,应适当向一线民警倾斜;可设立优秀分队长等形式的 面向基层民警的评优奖项,作为晋职、调资、晋衔等的依据。3)、在生活待遇上,主要考虑民警实际经济能力,在购房、子女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相关优惠。比 如以经济适用房、住房补贴、公积金补贴等形式解决民警住房问题,以设立困难民警救助基金的形式解决子女就学和就医的困难。 3)、切实改善监管软硬件设 施 在现代化劳教所环境条件下与在恶劣监管环境条件下管理劳教人员,民警的心理压力会有很大差异。因此,应充分利用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有利时机,加快 劳教所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按规定配足警力,切实消除民警因劳教所软硬件设施不足产生的巨大工作压力。 4)、大力提倡建设和谐团队 许多民警都有这种看 法,在一个舒心的地方工作,再苦再累心情都舒畅,还有什么压力呢?压力早变成动力了;在一个压抑的地方,工作再轻松,人都不舒服,没有压力也会产生压力。 因此,建议在各劳教所大力提倡建设和谐团队,使每一位民警都有一个愉悦的心境和氛围,并作为考核各级班子的一个方面。当然,和谐不是不讲原则的一团和气。 相反,只有能够坦诚相见,精诚团结,充满活力的团队,才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而使团队更有凝聚力,更有创造力,更有战斗力。 5)、花大力气丰富广大民 警业余文化生活 不管哪方面的压力,通过一定的方式,总可以得到释放、化解。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是化解和消除民警心理压力的有效手段。对大多数劳教所来 讲,地处偏远山区,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单调。因此,作为解决劳教所民警心理压力的重要途径,花大力气丰富劳教民警业余文化生活,应引起 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劳教所可以成立球类、棋牌类、歌舞类、乐器类、图书类、健身类等各种俱乐部,制订相应章程,长期开展活动,由工会持续组织各类比 赛,并与地方单位或文体局定期进行交流比赛,既锻炼了身体,融洽了狱社关系,提升了所区文化,增强了凝聚力,又使民警的各类压力无形中得到化解,可谓一举 数得。

 

2、学会个人控制,有效调节自身心理,消除心理障碍

 

(1)焦虑控制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其导致的心理情绪是烦燥、压抑、 心神不定而不是刺激。许多专家认为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使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智力体力达到激活状态,但如果焦虑过 多,积成焦虑症,这种积极意义的情绪就会起反作用,它会妨碍我们正确处理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控制焦虑的方法:

 

1)、提出合理期望。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每个人都应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正确地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据此提出适合自己的合理期望,这样的一生可能不很伟大,但却活得有价值。

 

2)、养成宽容习惯。

 

只有心胸似海、虚怀若谷的人,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特别是在挫折面前不要自怨自艾,或唠叨满腹,而应表现出坚韧、大气、包容,学会宽容,这样会生活得更轻松、更愉快。

 

3)对自己说“我行”。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自信,才会抓住成功的机会,要善于挖掘自身的潜能,改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以提高自己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4)、建立支持系统。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每个在困境中的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互支持系统。亲友、同学、同事、邻里都可成为我们的支持者,它能在我们遭遇挫折时提供良好的情感支持,而减少孤独或紧张。

 

5)、走出自我封闭。

 

只要加强自信、正视现实,就会逐步迈出自己禁锢的小圈子,走出去,做自己喜欢的一切,就会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紧张、烦恼也将随风消散。

 

(2)忧郁控制

 

心理忧郁时,可以尝试播放几首平时喜爱的音乐,享受一下美味,充分摄取营养,“吃掉”忧郁,多吃多糖食品,多糖食品包括全谷米、大麦、小麦、燕麦、瓜类和含高纤维多糖蔬菜与水果等等。多吃香蕉、奶制品、火鸡肉等等。

 

除了“吃掉”忧郁,还可以“晒掉”忧郁,心情不好,可以到户外晒晒太阳,让阳光融化忧郁,合成快乐。

 

(3)自卑控制

 

大凡自卑者,总是一味轻视自己,总感到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也比不上别人,这种情绪一旦占据心头,结果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忧郁、烦恼、焦虑便纷至沓来。

 

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囿于幻想,必须要付诸实践,见于行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

 

1)、睁大眼睛,正视别人。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你,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2)、昂首挺胸,快步行走。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通过改变行走的姿 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 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油生。

 

3)、练习当众发言。

 

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无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者有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

 

4)、学会微笑。

 

笑能给人自信,这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 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我们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我们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我们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 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

 

(4)嫉妒控制

 

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但嫉妒可以转化,要有见贤思齐的精神,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开阔自己的心胸,那些嫉妒心理便会烟消云散。

 

1)、见贤思齐。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思想纯正的人,一个能积极进取的人,当他发现有人比自己做得 好,比自己有能力时,能从别人的成绩中找出自己的差距所在,从而振作精神,向人家学习。这样,便有可能在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下,迸发出创造性,赶上或 超越曾比自己强大的人,这就是古人说的见贤思齐。

 

2)、调整心态。

 

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引起的,原因多种多样。一旦有了嫉妒的心态,只要能对自己看问题的视角做必要的调整,从另一个角度全面审视,便会发现自己对别人的嫉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对别人的嫉妒,实际是对自己的一种惩罚。

 

3)、开阔心胸。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是不会嫉妒别人的,要使自己有一个比较开阔的心胸,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从经常产生嫉妒的心理中解脱出来。(陈旭春)

 

 

 

注释:

 

①亚健康:取自于《百度百科》网络中的解释,文中是指现代医学上的亚健康之义。亚健 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 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细究之,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心身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 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它约占人群的25%~28%。

 

②职业病:职业病是由于职业活动而产生的疾病,但并不是所有在工作中得的病都是职业 病。职业病必须是列在《职业病目录》中,有明确的职业相关关系,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明确诊断的疾病。因此,在工作中得的病不一定是 职业病,得了《职业病目录》中的疾病也不一定是职业病。

 

参考文献:

 

①杨海峰:《浅析监狱民警心理压力的成因和释放途径及方法》,监狱信息网。

 

②《监狱民警突围“亚健康”一》,法律教育网。

 

③《浅析心理咨询与政治思想工作的联系与区别》,浙江省劳教局调研课题。

 

④《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专家漆红编。

 

 

 

作者陈旭春,四川省沙坪劳动教养管理所(四川省眉山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副主任科员,双学位(理学士和法学士) 

点赞
收藏
客服
客服二维码

以提高戒毒矫治质量为己任

QQ
客服QQ

30513216

QQ群
QQ群

261522972

电话
电话

0570-7777626

微博
邮箱
TOP